不溶性微粒的由來
國外藥典對注射液中微粒污染的監控:
【美國藥典】
早在1975年提出對大體積單劑量的液體進行不溶性微粒檢查,采用濾膜過濾后用顯微鏡和測微尺進行微粒大小的測量并計數, 計算出每1mL中所含大于10μm和25μm粒子的數量。后來美國藥典把不溶性微粒檢查方法逐步擴大了應用范圍,其中包括大體積多劑量制劑、小體積單劑量制劑乃至非水溶性制劑、粉針制劑等。
直到1995年出版的美國藥典,在原有顯微鏡法的基礎上增加了光阻法由于這種方法智能化程度高,應用范圍廣泛,所以具有非常良好的發展前景,美國藥典并把這種方法擺在了首要位置上。又由于儀器分析的相對性和對儀器校正的復雜性,美國藥典也非常明確的規定了在采用光阻法檢驗不合格的樣品應用顯微鏡進行復驗,最終的判斷結果應以顯微鏡法的結果為準。
【英國藥典】
同樣很早就收載了不溶性微粒檢查的方法,最早見于1973年版藥典采用顯微鏡法,規定對500mL以上輸液必須有微粒控制項目,每mL液體≥2μm微粒少于1000個、≥5μm微粒少于100個。
直到1980年收載了電阻法,并提出如電阻法的儀器不能夠解決問題的時,也可以采用光阻法儀器進行檢查。但是在新出版的英國藥典1998年版此項檢查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使用了近25年的電阻法被光阻法替代,光阻法成了新版英國藥典唯一的檢查方法。
【日本藥典】
最早見于1980年版藥典,采用顯微鏡法,直到1995年版藥典引入光阻法并作為首選,方法和限度與美國藥典相同,并規定符合光阻法條件檢品的檢測結果可仲裁。顯微鏡法則用于光阻法不能檢測的部分檢品和小劑量注射液(小于25mL)。
【歐共體藥典】
隨著歐洲一體化的建設,力求協調統一的原因,其規定與英、美藥典相同。
中國藥典對注射液中微粒污染的監控:
【中國藥典】從1985年版至1995年版均采用顯微鏡法檢查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檢查≥10μm與≥25μm兩檔,與美國藥典標準基本相同。
在2000年版【中國藥典】顯微鏡法檢查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基礎上增加了第二法----光阻法。
在2005年版【中國藥典】中增加了對小劑量注射液的檢測。
【中國藥典】2005年版初稿對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污染的監控作了修訂,將光阻法修訂為第一法,顯微鏡法為第二法。 修訂后的結果判定也與美、英、歐共體、日本基本一致。
不溶性微粒的檢測標準及方法
不溶性微粒的檢測標準:
基本上所有的藥典都規定了光阻法為第一法,顯微計數法法為第二法。一般先采用光阻法;當光阻法測定結果不符合規定或供試品不適用于光阻法測定時,應采用顯微計數法進行測定,并以顯微計數法的測定結果為最終判定依據。
中國藥典對不溶性微粒的檢測方法規定2010版:
光阻法
1.1 標示裝量為100mL或100mL以上的靜脈注射液除另有規定外,每1mL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超過25粒,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不超過3粒,判為符合規定。如果每1mL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數超過25粒;或雖未超過25粒,但其中含25μm以上的微粒超過3粒時;均判為不符合規定。
1.2 標示裝量為100mL以下的靜脈注射液、靜脈注射液用無菌粉末及注射用濃溶液除另有規定外,每個供試品容器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過6000粒,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過600粒,判為符合規定。
如果每個容器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數超過6000粒,或雖未超過6000粒,但其中含25μm以上的微粒超過600粒時;均判為不符合規定。
顯微鏡法
1.1 標示裝量為100mL或100mL以上的靜脈注射液除另有規定外,每1mL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超過12粒,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不超過2粒,均為符合規定。如果每1mL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數超過12粒;或雖未超過12粒,但其中含25μm以上的微粒超過2粒時;均判為不符合規定。
1.2 標示裝量為100mL以下的靜脈注射液、靜脈注射用無菌粉末及注射用濃溶液除另有規定外,每個供試品容器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超過3000粒,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不超過300粒,判為符合規定。如果每個容器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數超過3000粒;或雖未超過3000粒,但其中含25μm以上的微粒超過300粒;均判為不符合規定。
光阻法原理示意圖:
美國藥典對不溶性微粒的檢測方法規定 USP35-788:
光阻法(Light Obscuration Particle Count Test)
For preparations supplied in containers with a nominal volume of more than 100 mL, apply the criteria of Test 1.A.For preparations supplied in containers with a nominal volume of less than 100 mL, apply the criteria of Test 1.B.For preparations supplied in containers with a nominal volume of 100 mL, apply the criteria of Test 1.B. [NOTE—Test 1.Ais used in the Japanese Pharmacopoeia.] If the average number of particles exceeds the limits, test the preparation by the Microscopic Particle Count Test. Test 1.A (Solutions for parenteral infusion or solutions for injection supplied in containers with a nominal content of more than 100 mL)—The preparation complies with the test if the average number of particles present in the units tested does not exceed 25 per mL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10 μm and does not exceed 3 per mL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25 μm. Test 1.B (Solutions for parenteral infusion or solutions for injection supplied in containers with a nominal content of less than 100 mL). The preparation complies with the test if the average number of particles present in the units tested does not exceed 6000 per container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10 μm and does not exceed 600 per container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25 μm.
顯微鏡法(Microscopic Particle Count Test)
For preparations supplied in containers with a nominal volume of more than 100 mL, apply the criteria of test 2.A.
For preparations supplied in containers with a nominal volume of less than 100 mL, apply the criteria of test 2.B. For preparations supplied in containers with a nominal volume of 100 mL, apply the criteria of test 2.B. Test 2.A – Solutions for infusion or solutions for injection supplied in containers with a nominal content of more than 100 mL . The preparation complies with the test if the average number of particles present in the units tested does not exceed 12 per milliliter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10 μm and does not exceed 2 per milliliter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25 μm. Test 2.B – Solutions for infusion or solutions for injection supplied in containers with a nominal content of less than 100 mL . The preparation complies with the test if the average number of particles present in the units tested does not exceed 3000 per container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10 μm and does not exceed 300 per container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25 μm.
基于光阻法的不溶性微粒檢測儀器介紹:
AccuSizer 780SIS 系列儀器是美國PSS粒度儀公司專為對定量樣品作精確的粒徑分析設計的一款產品,其使用最簡潔易用的系統和操作可對樣品進行精確計數和粒度分布計算。其擁有高達 512 個的高分辨率檢測通道,用戶只需通過簡單的單擊鼠標操作,即可完成檢測。帶有注射量在 0.5mL 到 25 mL 的注射器和精確的進樣泵裝置的 780 SIS 進樣器是模塊化裝置家庭中的一個完美的模塊。特別適用于制藥工業,例如中小劑量和大劑量的注射劑。而且擁有符合 21CFR Part 11 法規的軟件和配套文件,可為企業建立一個符合cGMP標準的操作規程(SOP)。
AccuSizer 780SIS 的特點
USP-788美國藥典<788>推介
高達512個檢測通道
精確體積,采樣體積精確度 +/- 1 %
自動采樣分析時間小于60s
水相,有機相均可測試
適于超大樣品量分析
最高用戶可自定義32個標準通道
應用領域: 醫用不溶性微粒檢測, 污染物,純水等
常見問題與解答
Q1、是否需要把儀器放置在無菌環境中測試樣品?
由于各種菌的直徑都比較小,處于納米和亞微米級別,而不溶性微粒是針對微米級以上的粒子進行檢測,所以在對不溶性微粒檢測時不需要將儀器780SIS放置在無菌環境中測試樣品;但是對空氣質量有要求,如下。實驗室研究:
針對于一般的實驗室研究,不需要將儀器PSS 780SIS放置在無菌的環境中進行測試樣品,但是需要確保實驗室中沒有明顯的粉塵漂浮,不然會對樣品測試結果又影響。
GMP生產線:
針對于GMP生產線上的成品檢測,需要確保在其符合GMP生產要求的實驗室中進行檢測,即空氣潔凈度要保證,以排除空氣中的粒子對其測試結果的影響。
Q2、小容量劑型比如5mL針劑如何測試?
針對小容量的樣品(每支<5mL),需要將幾支樣品混合在一起后進行測試;如測試容量為2mL注射用樣品時,需要將同一批號的12支樣品進行混合在一起,測試4次,每次檢測5mL樣品,舍棄第一次數據,最后得到樣品測試結果。
Q3、各國藥典的標準有無不同?
中國藥典和美國藥典保持一致,測試的項目和規定的標準一致。
Q4、什么是21CFR PART 11標準的軟件?
21 CFR Part 11是指聯邦法規21章第11款中的規定,主要內容涉及電子記錄和電子簽名;在此標準之下FDA將認為電子記錄、電子簽名和在電子記錄上的手簽名是可信賴的、可靠的,其作用等同于紙質記錄和在紙上的手寫簽名;
Q5、儀器是否需要校準?校準的周期多長?
需要校準:儀器使用的原理是光阻法,凡是利用光阻法進行測試的儀器均需要校準;
校準周期:校準周期視儀器使用的頻率而定,每周使用時間超出20小時的校準周期為6個月,每周使用時間不足10小時的校準周期為12個月。
AccuSizer 780SIS 在檢測鹽酸氨溴索注射液中的案例分析
一、摘要
注射液里的大顆粒檢測一直是制藥行業中大量/少量注射藥物中的雜質微粒的監控的一個重要標準,本文介紹了AccuSizer 780SIS注射型顆粒計數器按照USP788測試的方法以及判斷標準。
關鍵詞 USP788 光阻法 SIS
二、客戶遇到的問題
某醫藥企業想檢測鹽酸氨溴索注射液,由于國內的同類型的儀器通道少且靈敏度低,一直未采用,
三、解決方案:
采用美國PSS公司生產獲得FDA認可的AccuSizer 780SIS來測試鹽酸氨溴索注射液,同時對比市售品勃林格殷格翰生產的鹽酸氨溴索注射液進行對比分析。
根據藥典規定,系統已經判斷該市售品是合格的。
四、結果:
該公司通過對注射劑尾端大顆粒的含量檢測,找到了自身在生產工藝上的缺陷。
五、結論:
AccuSizer 780 SIS具有通道數目大,靈敏性高的特點。尤其適用于實驗室中,對微量樣品做精確的粒徑分析,同樣適用于制藥行業中大量/少量注射藥物中的雜質微粒的監控,相比與國產的同類型光阻法顆粒計數儀,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
6777
- 1煤氣成分與熱值監測-陜北大型能源化工企業氣體濃度與熱值監測項目
- 2無鹵低煙阻燃材料中炭黑含量檢測結果異常情況的分析
- 3GB 36246-2018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全文
- 4ASTM-D638-2003--中文版-塑料拉伸性能測定方法
- 5GBT 15065-2009 電線電纜用黑色聚乙烯塑料
- 6GB_T2951.41-2008電纜和光纜絕緣和護套材料通用試驗方法
- 7GBT 13021-2023 聚烯烴管材和管件 炭黑含量的測定 煅燒和熱解法
- 8PEG熔融相變溫度測試
- EVA型熱熔膠書刊裝訂強度檢測與質量控制研究
- 自動熱壓機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 用戶論文集 ▏化學吸附 ▏銥-錸共沉積乙醇處理后SiO2載體催化劑應用在甘油氫解反應
- 為什么近期單壁碳納米角(CNH)的研究進展值得關注?
- 為什么介孔SiO2在藥物遞送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多?
- FRITSCH飛馳球磨——不銹鋼介導的水中球磨條件下定量H2生成實驗研究
- 為什么MoS2在催化領域的研究進展值得關注?
- 飛納臺式掃描電鏡助力納米纖維在心血管組織再生中的研究
- 磷酸化修飾鬼臼果多糖的制備及生物活性
- DSR論文解讀:Advanced Science News 報道中科院長春應化所新型非鉑催化材料研究成果
- High-throughput preparation, scale up and solidification of andrographolide nanosuspension using hummer acoustic resonance technology(納米混懸劑制備的前瞻性技術 - 蜂鳥聲共振)
- 掃描電鏡優秀論文賞析|飛納臺式掃描電鏡電極材料上的應用
- 掃描電鏡論文賞析-干旱影響楊樹葉片及次生木質部發育的分子機制
- 壓實度與密實度的區別
- 振實密度和壓實密度的關系
- 勃姆石專用氣流粉碎機分級機打散機